自1月23日陜西省確診第1例新冠肺炎患者以來,疫情范圍不斷擴大,形勢十分嚴峻。為了有效提高城市應急處置能力,西安市開工建設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項目。該項目位于西安市高陵區210國道以西,310國道以南,地上建筑面積49568㎡,醫療區建設面積17738.7㎡,醫生辦公及宿舍區建設面積7207.94㎡,配套設施用房面積2049 ㎡,規劃機動車停車位163個。
陜建集團施工范圍包括:四棟醫護宿舍樓,一棟綜合辦公樓,生活水泵房、消防水泵房、電信室等。其中,陜建一建集團負責基礎工程施工和項目總體協調工作。
面對這一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陜建一建集團組織大批黨員干部逆行而行,打響了一場全市矚目的疫情阻擊戰。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不講任何條件,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財力、物力,優質高效完成了醫生辦公及宿舍區基礎工程施工任務。最終,經過大家9天9夜的奮戰,提前一天完工,為項目早日投入使用奠定了堅實基礎,給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用實際行動證明陜建一建集團是一支在關鍵時刻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的建筑鐵軍。
在該項目建設中涌現出了很多先進事跡和典型人物,表現了一建人“務實執著,永創第一”的企業精神。
(一)抗“疫”戰線上的親兄弟
正月初七,家住彬州市北極鎮龍門村的陜建一建集團六公司職工田凡,他的春節假期被微信群里的一條通知打亂了。在得知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項目建設信息后,他顧不得疫情,第一時間報名參戰。第二天(2月1日),他便火速來到項目。恰逢場地平整和土方開挖進入關鍵時期,他迅速進入角色,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五點才結束。在車上短暫休息了一個小時后,他又開始了第二天的忙活。據他回憶,2月1日至3日,他累計睡眠時間不超過10個小時。
這可急壞了家在農村的媽媽,她命令同在陜建一建集團工作的哥哥田廣去項目看望弟弟。一是叮囑他千萬記得戴口罩,謹防感染。二是給他帶了一大兜干饃片和煮雞蛋,千萬別餓著肚子。
起初,看見哥哥也來到這個項目,田凡并不同意。他直接挑明了對田廣說:“哥,咱兄弟倆來一個就行了,疫情這么嚴峻,如果有個萬一,那咱家可咋辦呢?”。田廣安慰他說:“我在這多少都可以幫幫你,我相信國家能控制住疫情,我放心組織能做好安全保障,另外我也是一建的一員,我有義務參加這項光榮的建設任務”。田廣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不但自己幫,還安排6個管理人員和12個熟練的木工師傅,在當下的施工中就為田凡所在的5號宿舍樓模板搭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同時,田凡所在的六公司也成為同標段中第一個進行箱式板房吊裝的單位。真可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眼看著自己分內的工作量即將完成,田家倆兄弟終于有時間和心思考慮一下自家的事了。原來,他們的父親因長期血糖高、血脂高導致左腳小拇指潰爛(糖尿病手足病變),原計劃過年后就安排截指手術?,F在,等這個項目的事全部落停后,他們終于可以安心去準備父親的手術了。
(二)抗“疫”戰線上的女管家
羅娜,陜建一建集團第七公司黨總支書記,在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項目負責后勤保障、防疫、宣傳、文明施工等工作,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大管家”。
她最主要的職責是照顧好現場約1300人的吃飯問題。為了讓大家都能吃的舒心,她把15個廚師分成三個灶,每頓4個菜,每天三頓。往往從凌晨四點就要開始準備,一直要忙到晚上十二點多才能結束。每到飯點,剛開始忙的時候,她就帶著管理人員幫忙摘菜、洗菜、盛飯、裝盒,派人開車運到工地,等到大家都吃完后再把飯盒收回,這才算結束。很多時候等這些都忙完后,她只是扒拉幾口冷飯或者吃個饅頭夾辣子就又去忙其他工作了。
她最操心的是在疫情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現場這么多人的防疫問題。為了維護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堅決防止疫情在工地擴散,她安排后勤組對所有進駐工地的人員進行全面排查,對每個人進行體溫檢測并做好記錄,每日對工地辦公場所、工作人員休息場所進行消毒并保持通風,要求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必須戴口罩并用酒精對手部噴灑消毒,對進入施工現場車輛進行消毒。
她最感動的是自進場施工以來,不斷有一建內部其他兄弟單位、陜建系統其他單位以及社會愛心人士打來電話,要捐款捐物。捐的東西既有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品,也有泡面、香腸、礦泉水、紅星軟香酥、蘋果、酸奶等食品,還有燒水壺等用品。更有附近的村民主動找到她,說自己懂水電,愿為項目盡綿薄之力。甚至還有村民給她留言說自己會補胎,如果需要愿意隨時效勞。她說通過這些捐贈,她感受到的是大家對這個項目深深的暖意,是人們在疫情面前表現出的空前團結,是整個社會的大愛。
她最希望的是這場疫情能夠盡快過去,讓一切重歸正常。作為一名基層單位的黨政領路人,羅娜時刻謹記自己黨員的職責和使命,時刻準備為祖國和人民犧牲一切,這一次也不意外。在新冠肺炎肆虐的這個春節里,羅娜和所有的建設者一樣逆行而上,她在現場指揮人員調配,聯絡上下級,處理各項突發事項,解決各類難題,對現場的辦公區進行監督,氛圍布置。“越是最艱難、最困難的時刻,我們這些黨員同志越是要走在前面,無懼病毒、無懼恐懼”雖然口罩遮住了面容,但遮不住羅娜眼神里流露出的堅毅與勇敢!
(三)抗“疫”戰線上的夫妻
持續的陰霾天氣籠罩著大地,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襲來時,病毒迅速蔓延到成千上萬的家庭。在我們響應國家號召都在家自行隔離對抗疫情時,卻涌現出一群特殊的“逆行者”,那就是抗“疫”夫妻檔。他們舍下父母孩子堅守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現場,他們就是陜建一建集團奮戰在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項目的雙職工們。
裝飾公司雷佳接到公司的建設通知后,顧不得休息,第一時間趕往施工現場,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建設大軍中。他的妻子管維娜同樣也是裝飾公司的一員,在丈夫接到通知后,她本可以不用到建設一線中去,即便是領導和同事的勸說,家人的挽留,也動搖不了她主動要求奔赴前線的決心。她說她是一名共產黨員,這是她的責任和義務,她必須去。夫妻倆無暇照顧家中的父母和上幼兒園的女兒,堅守在各自的“戰場”上。在現場,她用實際行動讓現場所有人員免去后顧之憂,手套沒了她有、體溫計沒了她有、酒精不夠了她有庫存、到飯點了她絕對第一時間將飯送到施工現場的每位工人手里,她是名副其實的后勤保障組組長。
管維娜說:“前天晚上雷佳回到家已經凌晨一點多了,我給他熱了一碗小米粥,他說這是他一天來吃的第一頓飯,我希望這疫情趕快過去,我要給他好好做頓飯”。說到動情處,忍不住掉下了眼淚。
而另一對夫妻他們用行動詮釋了比愛更深情的就是陪伴,裝飾公司的趙千慧和五公司的倪鑫,雖然兩人不是一個公司,卻同為陜建一建集團的員工。倪鑫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些事總得有人來做,大家都一樣,誰也不比誰辛苦,這里的晚上從來都是燈火通明,施工工人也都是晝夜不停歇,萬丈高樓平地起說的就是現在這種情景了。”我問他,那你想你的兒子么?他說想啊,怎么能不想,但是他更擔心的是自己的妻子。原來他的妻子趙千慧就在他去往現場不久,也來到了施工一線。作為裝飾公司預算科負責人,在本次施工作業中,她需要掌握所有進場材料的詳細規格及工人身份信息,每到一批材料都需要詳細記錄下來。趙千慧說:“網上不是有句話么,生活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今天我們就來當那個負重前行的人吧。”她就是這樣一個人,總會在灰暗的時刻找到通往光明的路,總會在沮喪的瞬間帶來新的希望。
當然,他們只是眾多“抗疫”夫妻檔中的一員,裝飾公司資料員王菲和她在六公司的老公申凱也正在現場并肩前行,身為資料員的王菲每天要整理出各種資料,而身為技術負責人的申凱每天面對的是施工現場的所有調配及有可能的突發事件,他要負責每一環節都準確無誤從而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
六公司的陳曉斌帶領4個管理人員沒日沒夜扎在現場,為了免去上廁所的時間,他盡量不喝水。現場環境嘈雜,為了讓大家聽清,他必須大聲呼喊,幾天下來嗓子都喊啞了。餓了就吃碗泡面,困了就裹緊軍大衣在基坑邊瞇一會,四天四夜沒出過工地的大門。他的付出也沒有白費,他負責的6號樓成為片區內第一個進行箱房吊裝的單體。他的媳婦范啟媛每天工地與家兩頭跑,為了不影響孩子,她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自己進行全方位消毒,換衣服、洗澡、噴灑消毒液,一樣都不能馬虎。幾天下來,終于累垮了,但她病了也不下火線,仍然出現在項目的各個角落。
陳曉斌的耳朵因長期戴口罩磨破了皮,勒的生疼,范啟媛在用網上的辦法給他處理。調整后,陳曉斌坦言確實好多了,一點都不疼。
七公司楊磊和七公司鄧青雖然在同一個項目上,但是五、六天來都在忙自己的工作,從未打過照面,甚至連電話、微信都不曾聯系過。他們說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早忙完工作,幸福的“宅”在家。
就是許許多多這樣可愛的人兒,用行動對照初心,用擔當書寫使命。他們在前方為我們的安全作保障,將使命和激情匯聚在這片工地上。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在這個陰霾籠罩大地的時刻,照亮了天空,溫暖了你我。新春是堅守,是戰斗不息,感謝奮斗在一線的你們用奉獻與執著,詮釋著愛的力量。
致敬,最美的逆行者們!
(四)抗“疫”戰線上的父子
在西安公共衛生中心的戰疫一線,數百名安裝人堅守崗位,他們舍棄休息,離開家人,“自我隔離”在熱火朝天的施工一線。通宵達旦地奮戰,只為項目早日竣工,讓這里成為護佑三秦父老的鐵壁銅墻,讓萬千家庭免受疾疫之苦。在這數百人中,有一對父子,他們在項目開工之初就一同投入了戰斗,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對“父子兵”吧。
程傳學和程福全父子雖然同為陜建一建集團安裝公司的職工,但因工作不同平常也很少見面。雖然交流不多,但在父親的眼中,他覺得兒子還需要多加磨煉,嚴格要求自己,在專業方面更要不斷學習,不然就會被行業淘汰。從話語中可以感到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殷切希望。
程傳學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安裝”,年過五十的他從業三十五載,在管道專業方面有深厚的造詣。疫情爆發后,他接到公司通知,毫不猶豫地趕到了施工一線,肩負起整個項目的管道質量監管重任。由于現場面積巨大,施工作業點遍地開花,他就和大家不停的在現場巡查,將所有施工進度狀況都實時掌控。因為工期緊迫,根本沒有返工的余地,只能一次成優。為此,程師傅帶著質量組成員緊盯每一道工序,嚴格把控質量,完工及時找監理驗收,讓安裝人的每一次出手都必定出彩,受到監理方一致認可。和他談及參建項目時,他說道:咱就是一個普通職工,遇到這百年不遇的災難,捐不了錢也捐不了物資,但咱有一雙手,可以在建醫院時出把力氣,盡一份心。別說是來高陵,就算單位有需要讓我去武漢,我也會去的……雖然不是豪言壯語,但在這非常時期,卻是字字千鈞,一個安裝人的擔當盡在其中。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程福全也是安裝戰疫大軍中的一員。他知道父親平日里雖然話不多,但時刻看著自己呢。在這次戰斗中,他一定要爭一口氣,給父親看看。所以,今年剛25歲的他一來到現場,就挑起了第五工程公司現場材料管理和室外電纜敷設的重擔。年輕的他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氣。在氣溫零下的夜里,185的電纜粗如小臂,異常冰涼沉重,他帶領工人要把四趟90多米長重愈千斤的電纜鋪設到地下套管中。號子喊得他嗓子都啞了,后來急性子的他干脆自己上手一起拉電纜,從下午一直干到凌晨。片刻休息后,雙手端碗泡面都不聽使喚。他對我說,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斗中,每一天他都難以忘記。他絲毫不后悔來到這里,因為災難面前才更需要有人伸出援手,如果能用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平安幸福,那就是最讓他開心的事情。
不同的話語,同樣的情懷,他們是奮戰在抗疫前線最可愛,最可敬的人,他們也是所有安裝人的縮影:大疫當前,舍“小我”,承大義,默默奉獻,用匠心和雙手為人們筑起一道抗疫屏障,時刻踐行著“鐵軍”的使命和擔當。
(五)抗“疫”戰線上的測量員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召喚,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建設以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陜建一建集團涌現出一大批“逆行者”,他們主動放棄春節假期陪伴家人的機會,戰斗在抗疫第一線,給這個冬天增添了濃濃的暖意。
陜建一建集團第五分公司在此項目中承擔著綜合樓及餐廳建設,康亮、張也、雷宇、徐昊煜4人放線組主動向公司請纓出戰,施工單日全到位,負責綜合辦公樓筏板、墻基礎、樓位軸線大小線定位,測量標高;雨水消毒調蓄池、土方開挖、土方開挖定位線、筏板定位線、測量標高;室外回填土測量標高,散水樓梯踏步放線,測量標高等工作。
測量員出身的康亮主要負責復線工作,扛儀器、調平、打點、彈墨...嫻熟的一套基本動作,僅用20秒,他曾代表集團總公司參加陜西省的測量比賽,并獲第二名的好成績。他說:“我是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疫情當前,我是黨員,我帶頭!我有責任也有義務沖到一線,為公司、為人民、為祖國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春節期間仍堅守在西安市第五高級中學、第六學校項目部的張也接到通知時立刻給家里打電話給家里表明他要參與此次建設中來,他說:“03年非典的時候我還小,如今終于長大了,可以回報社會了,無論如何自己也要為這次抗疫工作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雷宇、徐昊煜兩位同樣在接到通知時立刻告訴家人自己將參與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建設中來,家人非常贊同也十分支持他的做法。
剛到現場設備不全沒有對講機,放線全靠“吼”,幾天下來小伙子們各個都沒了聲音,吼不動了就用手使勁比劃。測量放線工作全部在其他工序中穿插進行,當工人拆掉筏板吃飯的時候他們迅速開始工作,等這些都忙完后飯菜早已涼透,他們只能扒拉幾口冷飯或者吃個饅頭喝口水,就又接著去忙其他工作了?,F場四周空曠,夜里寒風刺骨,雙手凍得沒有知覺無法操作儀器就將手揣進棉襖里暖,暖好了又接著工作,就這樣反反復復,也不知道重復了多少次。面對場地狹小、工期緊、任務重、環境艱苦等種種不利因素,他們選擇“逆行”,迎難而上,準確、快速、零錯誤的完成基礎工作,為搶工打下良好基礎。
截至2月7日,綜合樓及餐廳基礎施工已完成,廂房框架安裝三層、室外防水、回填土、室外散水、強弱電井砌筑、廂房吊裝、安裝已完成現進入水電安裝,廚具安裝、裝飾裝修階段各項施工任務按照計劃有序推進。(陜建一建集團 張順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