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成功獲“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有效期為三年。據悉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國科發火〔2016〕195號)有關規定,此次共有990家企業通過2016年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并在本市區域內注冊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它是企業科技競爭力的重要衡量標準,屬于企業無形資產。
自“十二五”以來,依托北京建工集團“雙主業多板塊”全產業鏈綜合實力,作為施工主力軍四建公司的產品高端化加速,承建了高428米海口塔、350米國瑞.西安金融中心、博鰲機場、美蘭機場2號機庫、中科院八達嶺太陽能熱電站、清河再生水廠等重點工程。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能夠承建這些“高、大、精、特、異”工程,得益于四建公司科技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科技實力顯著提升,以教授級高工張莉莉、馬小軍為首的科技團隊敢于“高峰論劍”,1項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8項國家新型專利、4項全國建筑業創新成果等一批具有較高含金量和影響力的工法和專利成果花落四建公司。與此同時,依靠“精耕細作創效”理念的持續深入實踐,四建公司的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在2015年新簽合同額突破80億元,完成產值35億元,但伴隨而來了“幸福的煩惱”—“所得稅”稅負壓力的迅速增大。當科技進步與稅負壓力相遇時,當微觀訴求與國家鼓勵萬眾創新,降稅減負宏觀政策相遇時,四建公司在2016年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努力申創“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爭取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工作目標。
2016年3月,啟動申創工作,并進行總體論證和策劃。四建公司成立以總會計師李崇剛為主責領導,以財務部、技術質量部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為成員的“高新申創團隊”。隨后,申創團隊與專業咨詢機構合作,對四建公司申創工作進行論證和策劃,明確了“分步實施、分塊攻關”的工作思路,分步實施即第一步通過科研開發費用認定,并享受所得稅加計扣除優惠政策,第二步通過標準更高,審查更嚴格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第三步申報并享受所得稅優惠稅率。
2016年4-5月,實施并完成第一步工作。四建公司技術質量部以取得的工法和專利為基礎,結合相關技術在工程項目的實際應用情況,組織撰寫了13項目科研立項報告。財務部依據立項報告,對已支出的科研開發費用進行了整理和歸集,并按照申報要求的費用類別進行分類匯總。同時,按照審計和稅務稽查的要求,對每一筆支出的原始證明資料進行整理和標注。2016年5月4日,四建公司正式報出2015年研發費用認定申請, 5月20日,四建公司獲得北京市科委的批復,5月31日,申報并享受了“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因此為企業節約企業所得稅312.5萬元。
2016年8-12月,實施并完成第二步工作。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相比研發費用的認定,更關注高新技術的產品轉化和應用成果。為此,技術質量部撰寫了高新技術產品的關鍵技術和技術指標說明(PS表)10項、技術附件21份,對原有的13個立項報告(RD表)進行了完善和充實,并新增了7項報告。其中PS表包含了高層住宅及高層公建的地基與基礎、鋼筋混凝土、裝飾裝修、防火節能、腳手架等相關內容,同時每項內容里面要涵蓋6項以上的創新點,RD表里面包含立項背景,進度、人員安排、預算及預期效益分析等相關內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對研發費用金額和構成標準明顯提高,審查的專業性也更強。為此,財務部對相關項目的費用的分類和歸集工作,進行逐一輔導和復核,對原始證明資料進行逐筆核查,確保萬無一失。2016年10月9日,四建公司正式報出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12月1日,四建公司正式獲得了“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證書,預計可為企業節約企業所得稅500萬元。
高新技術企業稱號的獲得,不僅是對過往科技工作的肯定與褒獎,更是對企業科技發展潛力和前景的認可與鼓勵,其價值也不只體現在節稅數字的顯性結果上,更隱含在對標、學習的申創過程中,體現在北京建工品牌形象提升的無形價值上,使北京建工四建的科技工作乃至各項工作,都將在更高起點上獲得新的更大突破。(供稿人 崔瑞清 于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