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國慶假期最后一天的晚上,在渾南區沈中大街206號的沈陽市規劃大廈,人們發現該大廈部分樓層正亮著燈,數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搬運著辦公桌,值班門衛也透露,“十一”放假期間,確實有單位啟動了搬遷工作,不過“大規模搬還是要等到節后”,這就表明,沈陽市政府已經確定要整體遷入沈陽市規劃大廈了,而作為沈陽市規劃大廈的建造者,北京建工四建公司包括沈陽規劃大廈項目部在內的全體員工感到萬分自豪。
沈陽規劃大廈,建筑面積約4.4萬平米,地上由2個子項組成,包括一棟15層的規劃測繪研發中心辦公樓和一棟2層的中介服務中心及上述后澆帶以東的地下室,其中地下部分與一標段組成一個大底盤地下室,平時作為地下停車庫,局部戰時作為物資庫。整個規劃大廈集規劃設計、國土資源利用、建筑設計、市政工程設計、地理信息、勘察測繪、工程咨詢為一體。作為科技、信息中心,建成后將成為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的規劃學術交流中心。
初來乍到 暫露手腳
2011年8月11日,隨著沈陽規劃大廈項目工程的開工,項目經理郭少龍帶著從各項目部抽調的12個年輕人進入遼沈區域市場。新上任的項目經理,新組成的團隊,新的環境,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項目部進場之初,十幾個人擠住在一間租住的毛坯房內,沒有桌椅、網絡等辦公設備,當時正值雨季,沒有關系、沒有隊伍、沒有材料,現場沒有硬化的道路,滿眼都是泥漿,出去辦事要坐黑摩的,辦事回來出租車都不來這邊,還得半路下車再坐黑摩的回來。而與該工程另一標段早已入場中鐵建工相比,他們標準化的人員配置、標準化的管理制度、標準化的場區建設以及其在沈陽區域的市場根基,使得甲方、監理單位對我們提出了質疑:是不是北京建工集團把工程轉包給了私人隊伍,這十幾個“娃娃”能干工程?在與中鐵建工的巨大反差中,甲方提出了“三天之內上不了工人,現場形象改變不了,就卷鋪蓋走人”的要求。
困難來了,我們沒有半點退縮,而是迎難而上。項目經理郭少龍鄭重向甲方承諾:我們不講任何條件,三天之內改變現場形象,3個月之內出正負零,做不到我們走人。
現場沒有道路,我們就一車一車自己墊錢買砂石料,在三天之內鋪就了一條現場道路,改變了初步形象;沒有供應廠家,就租用三輪車出去找,一個一個電話打,一家一家問,一家一家聯系,確保臨建、臨水臨電等最短時間進場;沒有勞務隊伍,我們及時和公司總部聯系,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選擇成熟的勞務隊伍晝夜兼程奔赴沈陽,身著統一工裝進場做臨建,我們以快速的行動改變了甲方、監理單位對我們的第一印象,堅強的留了下來。
留下來了,我們要履行我們的承諾,我們要做的更好。可是困難也來了,三個月出正負零。沈陽地區入冬較早,11月份就進入冬施了,說是三個月,其實真正干活的時間也就兩個月。為了履行我們的承諾,項目經理郭少龍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全體人員24小時吃住必須在工地,每天下午6點堅持開生產例會,當天問題當天解決,就算再難也要在年底前搶出正負零。
項目經理郭少龍帶著生產、技術人員反復研究圖紙,梳理各道工序的銜接順序,最終決定把地下一萬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分成六個流水段,施行流水作業。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節點都一一細化,排好工期,每天對照,檢查任務是否完成。周密的安排使工程進度按計劃穩步推進。可是一進11月份,氣溫降低,進入冬施階段,第一次來北方施工的勞務隊伍有些受不了了,紛紛停工回家了,現場作業一下子跟不上計劃了。為了履行我們的承諾,項目部就組織現場管理人員開車到勞務市場找工人,每天早上六點把工人接來干活,晚上六點再把工人送走,缺什么工種接什么工作,哪里缺人就去哪里突擊。最終,在11月中旬,冒著沈陽的第一場大雪沖出了正負零。早于中鐵建工,讓甲方、監理單位對我們這幫小伙子,他們眼中的“娃娃軍”刮目相看,消除他們之前的質疑,我們也邁出了在遼沈區域發展的第一步。
再接再厲 更上一層
2012年,甲方要求將原定于7月15日封頂的計劃提前,項目部當即決定提前一個月完成主體結構封頂。“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既然承諾了甲方,我們就一定要做到。2月20號,項目部全體人員全部到位,開始新一輪的“征程”。工期緊了,重新研究排工期,劃分流水段,交叉作業,保證每道工序銜接飽滿;各種物資周轉料、機械等重新計劃補齊,確保各道工序的銜接流暢不能因為缺東少西而窩工;時間緊了,我們就組織現場施工24小時輪班作業,白天綁扎鋼筋,晚上打混凝土,不浪費一點時間。
沈陽的春天來得晚,在主體結構施工期間,一共下了四場大雪。雪后的作業面就像溜冰場一樣,無法施工。工期要緊,每次大雪過后,項目經理郭少龍就帶領著項目部管理人員一起去掃雪,老天爺也阻止不了我們快速推進的腳步。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總有回報,最終我們在6月中旬完成了主體結構封頂,實現了對甲方的承諾。
結構封頂后,項目部馬上緊鑼密鼓的展開二次結構施工。8月底15號強臺風“布拉萬”北上襲擊遼寧,沈陽受臺風影響,出現強風強降雨,由于沈陽規劃大廈項目處于新區建設,市政排水功能還不完善,雨水排不出去,倒灌進地下室,當時正是深夜,項目經理立即組織全體管理人員在雨中奮戰,檢查加固臨建設施,全部水泵開足馬力抽水。經過一夜的奮戰,個個都澆成了落湯雞,但是在雨停那一刻,大家都滿足的笑了,我們保證了工地安全,人員安全,雨后最快恢復施工。
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先后斬獲2011年度沈陽市施工現場文明管理“新貌杯”、“2012年度遼寧省優質主體結構工程”、沈陽市渾南新區2012年上半年施工單位安全管理“先進單位”,項目經理郭少龍也獲得了沈陽市渾南新區2012年上半年建設工程安全管理“先進個人”。目前項目部正在積極努力,爭創遼寧省“世紀杯”。前后兩個甲方也都給予了我們高度的評價,成為良好的合作伙伴,并且積極主動給我們提供市場信息,給項目部潛在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困難重重 堅守陣地
生產上的困難再大,我們都能想辦法、盡全力去解決,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我們卻只能一步一步慢慢的走下去,一直堅持到最后的勝利。
沈陽規劃大廈項目工程合同是2013年4月30日竣工驗收,但因本工程后期建設單位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大量的改造及變更,且精裝修方案遲而未決,裝修隊伍一直遲遲未進場,封頂后的沈陽規劃大廈就擱置在那里,只有零星的局部改造工作;再到后來規劃大廈甲方將本工程轉交給了沈陽市政府,作為市政府的辦公大樓,雙方移交,重新定位大廈功能,重新設計內部裝修,致使本工程工期一拖再拖。同時,同在沈陽的另一工程沈陽樂活小鎮項目由于甲方銷售回款等問題,原計劃的四棟高層只開了兩棟。項目部一下子沒有了施工作業面,生產產值也大幅下降,前兩年積累的人力資源一下子分攤不開了,沒有產值,人員又不能很好的分流,成本壓力驟增,項目部面臨巨大的壓力。為了保證項目部的正常運轉,為了留住兩年來積累下來的人力資本,項目經理積極和公司聯系,在公司領導的支持與幫助下,承接了豐臺區老舊小區改造劉家窯南里的改造加固工程,抽調十幾個人參加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基本保證了項目部的正常運轉,為后續的發展留住了人才。
自2013年3月沈陽規劃大廈項目二次結構完成,由于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甲方的精裝修方案一直懸而未決,一直未進行精裝修招投標,致使精裝修隊伍遲遲未進場,現場處于停工狀態,但是現場物資及收尾工作依然需要專人留守。由于室外景觀園林已施工完畢,現場臨建早已拆除,現場留守人員及施工人員只能住帳篷,現場無生活水源,做飯的水還得去附近的工地去拉,條件十分艱苦。現場施工材料堆放場地及其狹小,但是對現場文明施工要求非常高,現場材料經常需要二次倒運,今天干活了挪過來,活干完了又要找地方堆放整齊,一堆料有時候要倒四五次,但是為了整體形象,項目部一直積極配合,沒工人就每天天不亮就到勞動力市場找工人,接工人,活干完了再把工人送走。整潔的場容場貌得到了甲方的認可,但是同時也給項目部增加了不少的成本。
2013年8月全運會在沈陽市舉辦,渾南新區全部工程停工,且在此期間本工程由原建設單位沈陽市規劃測繪研究院及沈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變更為沈陽市市政府及沈陽市市委,本工程停工一直到2014年9月份才重新復工。在這一年半多的時間里,由于地下室正式通風未安裝完畢及啟動,致使地下室長期潮濕,導致在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停工期間地下室機房我司已完成的礦棉吸音板及車庫乳膠漆墻面大面積發霉及損壞,地下室防火卷簾門因長期潮濕而損壞。根據甲方的要求,項目部積極與相應的分包單位和廠家聯系,及時將問題部位修繕。部分的修繕工作由于已經超過質保期,或者由于工程內部設施不完備,造成的自然損壞,不在保修范圍內的工作,我們就自己翻看各類規范要求,制定施工方案,在勞動力市場上找技工,在現場指導監督工人干活,高質量的完成了各項修繕工作,保證了客戶的滿意度。
2014年9月份復工后,由于大廈功能的改變,原有的工程結構也進行了大量的局部改造,管理較為困難,在施工中各項工程成品保護較為困難,造成已安裝完畢的防火門、樓梯間乳膠漆墻面及樓梯欄桿木扶手損壞及破壞較為嚴重。由于工程未竣工,為了保證客戶的滿意度,項目部積極聯系廠家,墊付維修費用,全力配合建設單位對損壞部位進行修理,好多項目都超出原施工合同范圍,但是項目部一直積極配合,按照甲方要求進行施工,高標準完成各項施工任務,這些都都為沈陽市政府遷入新家創造了條件。(供稿人 劉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