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PPP模式投融資改革持續推進。7月27日,重慶市再次集中簽約33個PPP合作項目,總額1300億元,另外還發布了500億元的儲備項目。重慶市長黃奇帆稱,重慶到2020年由政府導向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有18000億元,其中8000億元以PPP模式實施,也就是從2015年到2020年的6年期間,平均每年有1300億元的PPP項目推出。
黃奇帆說,PPP投融資模式改革,是重慶市委、市政府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的重大改革之一。按照重慶城市建設規劃,到2020年,由政府主導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將達18000億元,其中完全由政府投資的有1萬億元,其余8000億元項目則要采取PPP投融資模式,年均1300億元左右。去年8月簽約的1300億、13個PPP合作項目,9個已開工建設,其余4個將于近期開工。此次簽約的這批項目,不僅數量多,涵蓋面廣,既有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也包括社會停車場、醫院、保障房等民生項目,而且市區兩級政府的項目都有,說明重慶PPP改革已由點到面,從市級到區級全面推開。
黃奇帆說,為搞好PPP改革,重慶市事先就進行了較為完善的制度設計,要求必須遵循政府和社會投資者利益共享、雙方風險共擔、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保證社會投資者有合理收益等五條原則。要根據各類不同項目的實際情況,厘清和創造五個邊界條件,包括能夠市場化收費的市場放開、有市場化收費空間的可逐步調整價格、市場化不足部分由政府公共購買、給投資者配置一定資源、確定合理的收益上下限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切實做好“五個防范”,包括防范名為PPP、實則政府背上高息債務;社會投資者利用項目自然壟斷亂收費;不同地區因標準不一導致價格、收費混亂;過程不公開透明產生灰色交易;缺乏應急措施導致公共服務項目“停擺”等。今后,重慶將堅定不移、持續穩妥地推進PPP改革,通過實施PPP改革,進一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為社會投資提供空間,加快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同時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促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有效減輕政府債務。(建筑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