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2年6月,北京建工四建承接豐臺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在每一個項目施工地,居民們都會看到這樣一則標語:“貼心為民,打造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和諧號”,這是北京建工四建為整體改造項目定下的“基調”,一是強調施工和進度的“安全快速”,二是強調讓居民“放心滿意”。在整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北京建工四建的建設者們勇于“排雷”,用實際行動確保了“和諧號”的暢行無阻。從居民們的來電、來信中,我們更是聽到、看到了很多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建設者的贊賞與表揚,這其中反映最多的,是一位居民們親切稱為“好人老顧”的人——時任北京建工四建豐臺區開陽里一區改造項目副經理的顧永文。
在我的印象里,“好人”一般都是躲著事走,能“排雷”的好人還真不多見,為此我想到開陽里小區,請居民們為我們講一講他們眼里的“能排雷的好人老顧”。剛說明來意,大爺大媽們便打開了話匣子。“這樣的干部現在少啦,他有時跟工人一樣,拿著水龍頭自己上去擰,每家每戶都走到了”,一位老大爺首先感嘆道。這次我終于見到了電話中的陳阿姨,她對老顧更是贊不絕口:“他是標兵中的標兵,榜樣中的榜樣!”。原來,陳阿姨一家是開陽里的老住戶,在項目施工期間,顧經理不僅為她家解決了換門鎖、搬重物等等問題,還因為更換雙層玻璃的事勇于“排雷”,依照原有的改造方案和施工標準只有最外層更換雙層玻璃這一項,顧永文幫助居民反復與門窗分包單位溝通,在老顧的認真和執著下滿足了這些居民室內更換雙層玻璃的要求,這使陳阿姨這些老住戶深受感動。
“他代表的不僅是黨員個人形象,還有你們北京建工四建勇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企形象!之前在小區院內的那些破舊沙發和建筑垃圾,我們社區想了幾年都沒清理掉,找城管也沒能解決,老顧找人一下就給辦好了”,該社區的丁主任也對老顧豎起了大拇指。
顧永文是河北阜平人,今年46歲,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在北京建工四建工作了27個年頭。自1987年參加工作以來就被分配到生產一線工作,從最初的鋼筋工,直至現在的項目副經理,論起工作經驗可謂非常豐富。交談起來,說話還帶著一點河北老家口音,本色依然,卻更讓人覺得親切,樸實。
談及豐臺區開陽里一區改造那次經歷,顧永文就像話家常一樣娓娓道來。改造工程是2014年6月開工的,為了避開高考,他在安排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后,定在6月9號高考完第一天進場。從進場開始,項目部就面臨著很多困難。單是臨時辦公室的搭建,就需要和居委會及其它居民溝通選址,建好后用電又成為難題,因為需要用380V的電,經過多方溝通都沒結果,所以只能臨時高價租用發電機供電,沒想到因為噪音問題又遭到居民的反對,不得已再次溝通才解決電源問題。臨時辦公室搭建好后,搭建地點最近一棟樓的居民們又來催促項目部快點完工拆掉,這讓項目部人員犯了難,當下顧永文就決定調整增加人員,爭取盡快完工。
這剛一進場,還沒有正式開工就遇到這么多的“地雷”,以后的難題會不會更多?
“這是惠民工程,我們來,就是為大家服務的”。在整個談話過程中,這句話被顧永文反復提起,也說明了顧永文對待整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態度。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同樣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比如開工初期,便有幾家居民一起到項目部索要“擾民費”,晚上運進建筑材料時,因為動靜大,有的居民竟然報警了。為此,顧永文好言相勸,說這是政府給大家謀福利,是利于大家今后幸福生活的,現在給大家正常生活帶來影響只是暫時的,但是他保證一定把擾民控制在最小范圍,把工程保質保量盡快完成,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大多數居民們表示了理解,一些熱心的大爺大媽更成了推動老舊小區改造的堅定支持者,主動幫助項目部做居民工作。
進場施工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的問題還有很多,700多戶居民與施工纏繞在一起,都需要顧永文悉心“排雷”,包括一些本不該屬于改造工程份內的事。比如,一戶居民說工人碰了家里的空調外機,不制冷了;一戶人家說工人施工,房頂裂開了等等,顧永文都做好安排,給空調加氟,給房頂裝修,居民對他很是感激。其實在項目進場前,他就帶人整體檢查了即將施工樓層的安全狀況,哪戶家里墻壁有裂縫,哪戶家里的重要家具或者玻璃本來就是破損的,他都做好記錄,為的就是避免一些施工糾紛。但是當糾紛出現時,他還是盡量照顧居民的感受,給居民留面子,讓居民下臺階,以多付出和少爭辯幫助居民解決問題。
談起和諧施工的問題,顧永文說積累了很多“排雷”經驗。在老舊小區改造施工和我們一般的工程不一樣。比如在施工前,顧永文會安排人向居民宣貫項目施工的概況,并發布了一些通知和公告,為的就是告知居民注意安全防范事項,以及因施工擾民表達對居民的歉意等等,盡量把前期準備工作做到周全。然而在施工期間,一戶家里還是被盜了5000元財物,居民找到顧永文,說公安局已經立案,項目部也要擔責,因為工人搭建的腳手架方便了小偷的入室盜竊。顧永文并沒有埋怨什么,而是以理相勸,好言相慰,并實際行動給予積極配合,最后居民也表示了理解。再比如,開陽里一區的首層防水很特別,之前每遇下雨,必會傾灌到一層居民家里,為此每戶居民在外都砌上一堵矮墻,防止雨水倒灌。在項目組進行防水改造時,工人們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有兩戶居民卻因為排水管朝向而鬧了矛盾,顧永文又充當起了調解員的角色,不惜重新施工,以使雙方都滿意。“這樓里大多數都是老人,誰的矛盾都不能激化,必須發自真心,用誠心、熱心、耐心去解決”,顧永文對“四心”的領會頗深。
去年,歷時近3個月的開陽里一區小區改造項目完工了,在最后檢查完后,顧永文卻并沒有如釋重負的那種感覺,居民們的大事小事仿佛已經成了自己的家長里短,他也成了居民中的一員,把“喜怒哀樂”與居民們捆綁在了一起。
開陽里小區改造,只是北京建工四建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和諧號”列車的一節,而顧永文就是這列“和諧號”的踐行者之一,正是許許多多像顧永文一樣的建設者們,推動著列車平穩、快速地向前行駛,更在首都市民心中樹立了“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形象。(供稿人 崔瑞清 李天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