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北部的邊緣地帶,烈日下,一群頭戴黃色安全帽、臉色黝黑的工人攀附在高高的腳手架上,天藍色的玻璃幕墻倒映著他們汗水浸透的衣背、如履薄冰的腳步……
這里,就是河北建設集團承建的鄂爾多斯市體育中心游泳館工程施工現場。
“以百分之百的細致,創百分之百的優良”。施工現場,鄂爾多斯市體育中心游泳館項目部掛出的紅色條幅仍然醒目,這一響亮的口號已化為勇挑重擔、敢打硬拼、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這個地處偏遠的項目部員工身上熠熠閃光。
“內蒙古,內蒙古,一天二兩土,今天吃不夠,明天接著補。”當記者問及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出生于巴彥淖爾盟的項目部財務負責人石磊引用了這樣一句當地的俗語。
“糊在臉上的沙子也多少有點作用吧,最少能抵擋一下你們內蒙古高原強烈的紫外線!” 來自湖北恩施土家族的項目部管理人員王小春憨笑著接茬道。
“這種沙漠與戈壁地質,打樁是最困難的!2.3萬平米,792顆樁,在周圍沒有配套設施、水電匱乏的條件下,我們項目部24小時不間斷打了整整一個月!”項目總工程曉利回憶道,“項目部剛組建時,平均年齡只有27歲,大部分都是入職一兩年的新員工,當時是在2012年的4月,當地的氣候還相當寒冷,我們把大家分成兩組,每組24小時盯在現場,大家喝不到熱水,大部分人嘴唇干裂,遠看嘴唇都是黑色的,周圍又沒遮沒擋,臉上被曬得生疼,一層層蛻皮。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和繁重的任務,這些年輕人硬是堅持到了最后,最終打樁合格率100%,優良率達到98.14%。”07年入職的程曉利,工作一年后就擔任項目總工,成為當時集團最年輕的項目總工。
項目執行經理王煦也是一個“八零后”。1米83的個子、古銅色的皮膚,一雙不大但有神的眼鏡深藏在布滿沙塵的鏡片之后,從頭到腳總披著一層黃沙。當記者問他完工后最想做什么時,王煦用很憧憬的口氣說:“等工程建好后,我第一個下水,好好暢游一番,然后再向領導請一周的假,關上手機,好好睡一覺,陪陪媳婦和孩子。”
提到媳婦和孩子,前兩天剛因8個月大的兒子摔下床而和愛人鬧氣的石磊一個勁抽煙,燃燒的煙頭持續閃亮。“剛當爹嘛,心氣還高,跟家里人視頻時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從床上摔下來卻無能為力,你說怎么能不著急!”
游泳館內,由于空調風管的設計變更,王煦正指揮工人拆卸已經安裝好的龍骨和鋼管,長長的空調風管,猶如一條長龍。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昂著頭,滿頭是汗,叮叮當當的聲音縈繞于耳……
據了解,河北建設集團承建的鄂市體育中心游泳館工程總造價5.6億元,是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重點規劃項目,總建筑面積48166.8平米。作為河北建設集團有史以來最大的體育場館類項目,工程社會影響大,施工難度高,設計造型獨特,猶如一只巨大的海螺,穹頂直徑長達128米,僅屋面鋼結構就用去鋼材3358噸。主體的55顆混凝土剪力墻筒與地面呈75°,向圓心外側傾斜,提高了混凝土剪力墻模板支撐體系的難度。工程的進展一直備受當地政府及該集團領導的高度重視,河北建設集團內蒙古分公司生產經理侯會杰兼任項目經理,坐陣現場指導工作。該工程多次在同期進行的體育中心所有項目建設的排名中名列第一,提高了該集團的聲譽。
目前,該工程主體、鋼結構、金屬屋面、金屬幕墻等全部完成,正在進行室內裝修及室外硬化工作;工程計劃于2014年7月30日完工,8月30日完成竣工驗收。
惡劣的生存環境、艱苦的工作條件無時不在磨礪著這支頑強的鐵軍,他們離家千里,把青春獻給了荒涼的沙漠,把愛戀融進了無聲的建筑。沒有走進這個項目部,我們就不會知道這群最可愛的人的所思、所想、所求,就無法完整詮釋黃沙之上起宏圖、汗灑晨陽筑豐碑的精彩歷程。當我們的車漸行漸遠,當金碧輝煌的游泳館工程逐漸消失在飛揚的黃沙之中,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句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卻不自覺地涌上心頭,久久回味……(供稿人 尹春秀 陳清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