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通過專家論證后,還有兩大有關騎樓和歷史建筑的重要保護辦法即將出臺,這意味著廣州騎樓的保護范圍將擴大,而包括東山洋房和西關大屋等在內的眾多歷史建筑也將免去被誤傷誤拆的危險。
記者近日從廣州市規劃局獲悉,已經通過近十年的《廣州市騎樓街保護與開發規劃研究》將在今年進行檢討,而廣州已經展開首次歷史建筑大普查,力求“摸清家底”,并開展《廣州市歷史建筑和歷史風貌區保護辦法》的立法工作。
進行普查避免誤傷誤拆
廣州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城市,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眾多的文物有文物法的保護。但有一批具有保護價值、反映廣州歷史風貌和廣州特色的,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筑物、構筑物及風貌區,這些有價值的建筑如何保護呢?
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立法盡快確立其法律地位和建立完善的保護機制。規劃部門已經提出制定《廣州市歷史建筑和歷史風貌區保護辦法》(暫定名)的立法項目,以填補廣州在這方面立法的空白。規劃部門已抓緊開展立法工作,現已形成該辦法的征求意見稿,擬對外征求意見,進入公眾參與階段。
改造要先對建筑進行評估
現在還在進行歷史建筑的普查,以及《廣州市歷史建筑和歷史風貌區保護辦法》的立法準備階段。一些市民因此擔心,在此期間,優秀的歷史建筑將“慘遭毒手”。對此,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盡管法規正在制定中,但規劃局本身已經有了內部程序,“肯定不會出現隨便拆除歷史建筑的情況。按照目前管理的程序,應該說,不可能再出現對歷史建筑誤拆的情況。”
據悉,現在舊城改造中所有的規劃許可,涉及歷史文化街區,肯定很嚴格,“老建筑要進行評估,有無歷史事件和人物,或者在建筑設計上有無代表性等,可能還會征求文廣新局的意見,再開專家論證會,才會最后許可,以確保老城的歷史建筑得到很好的保護。”該負責人透露。
有的騎樓重建也是保護
最近,同福中路一段100米左右的騎樓開始動遷,又引發關注。同福中路在《名城保護規劃》中已經被列為騎樓保護區,難道也無法逃過拆遷的命運?
市規劃局副局長葉浩軍表示:“同福中的騎樓動遷是經過規劃許可的,與保護規劃本身并不矛盾。”他說,這段騎樓是一部分要拆除重建、一部分會得以保留。葉浩軍說:“就算是列入騎樓保護規劃的36條騎樓街也并不是全部保留的,要根據騎樓的狀態進行分析,保護也有很多方式,不能簡單地用拆或不拆來劃定,有的騎樓質量已經很差、屬于危房,拆除重建也是一種保護方式。”
葉浩軍還透露,目前規劃部門正在開展《廣州市騎樓街保護與開發規劃研究檢討》(修編)。《廣州市騎樓街保護與開發規劃研究》于2004年通過審批,被認為是保住這些騎樓街的重要依據。葉浩軍表示,目前《廣州市騎樓街保護與開發規劃研究檢討》已獲得立項,力爭在今年完成規劃編制組織工作。(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