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8日
各位專家、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為推動建筑產業綠色發展,進一步引導建筑企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今天由中建協綠色施工分會舉辦專家研修班,我有機會參加感到格外高興。會議安排我講一講,由于時間關系,準備倉促,昨天晚上想了一個框架,今天才寫了一個草稿。下面,我借此機會講三點看法,供大家參考。講得不對,請大家批評指正,共勉共進。
一、要深刻認識培訓綠色施工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多次指出人才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的關鍵問題,強調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黨中央、國務院之所以把實施人才工作提到戰略高度來認識,之所以把人才作為推進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我體會就是在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人才是自主創新的主體,是振興事業的主體,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最終要落腳到人的創新活動之中。而自主創新能力的高低,取決于人的素質的高低,取決于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因此,人才資源是振興事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人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我們必須將此作為一項戰略任務,要緊緊抓住培養這個加強人才資源建設的重要環節,下大力氣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以適應建設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這就是我們多次舉辦研修班的目的。而且要積極倡導終身受教育的理念。尤其是當前社會迅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隨著建筑技術進步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對建造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期望持續提高,節約資源和減低排放的要求不斷加大。因此,我們必須學習新理論,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而且要有針對性地強化培訓綠色施工的內容,把開展綠色施工搞得好的一些企業的優秀做法、先進經驗,特別是他們的創新成果通過廣為傳播和交流,成為我們全行業的共同財富。這樣為大家搭建研修班這個平臺,才能以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為樣板,才能以人作為市場主體活力,全面提升企業綠色施工管理水平,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二、要深刻認識發展綠色建筑的重要意義。
大家知道,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必要條件。只有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才能促進人和自然和諧相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根本。因此,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當今世界發展經濟的共識。隨著世界人口的持續增長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及其運行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效應,對全球環境的影響日益顯著。可以說推進資源的節約,減少消耗和污染排放,實現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是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課題。
大家知道,我們常講綠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那么現在的現狀如何呢?據資料統計,在我國,建筑與工業、交通已形成三大資源消耗大戶,也是污染排放的大戶。據統計,建筑能耗已經占到我國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近30%,建筑用的材料(包括鋼材、砂子、石料、玻璃)的消耗已占到我國全社會材料消費總量的相當部分,生產這些材料的能耗占18%左右。而且我國現在雖然固定資產增速有所放緩,但仍處于建設的高峰期。可見,無論對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還是實現大量新建筑的節能目標,節材的任務都十分艱巨,挖掘的潛力都十分巨大,前景非常廣闊。當前,我們推進建筑“四節一環保”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一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把“四節一環保”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成為基本國策。二是推進“四節一環保”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已經明確確定。國家提出節能、節材、節水、節地的核心是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并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節約優先的方針,并且強調調整結構、技術進步是節約的根本。在這方面要作為主攻方向下大力氣去做。三是節能資源,減少排放的目標已經明確。從“十一五”規劃以來的每個五年發展規劃都對此作出了周密的部署,都有要完成的相關指標。四是相關的法律法規正在逐步完善。在水法、保護水資源、城市供水節水、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水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在修訂土地管理法、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合理利用土地方面都出臺了不少法規和政策,尤其是從2008年開始,新修訂的《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公共機構節能條例》開始施行。這“一法兩條例”必將為我國推進建筑節能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不久前,中央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這是歷史上第一個以法治為主題的中央全會,它通過了首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可靠的法制保障。更為重要的是,經過近幾年全社會多方面的努力,“四節一環保”的工作已初步打下了基礎,且發展勢頭非常強勁,非常喜人。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四節一環保”工作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尤其是建筑單位面積能耗是與我國氣候相近發達國家的3倍左右。因此,推進我國的“四節一環保”的工作,既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又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現實工作。認真落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我們要把為發展綠色建筑貢獻智慧和力量視為對社會盡到一份天職而感到無上光榮。
三、對建筑領域如何落實好保護環境、節約資源這項基本國策,我談四點認識和體會。
第一、要積極加強建筑“四節一環保”方面的重大改革的研究制定。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從而通過建立起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健全激勵建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財稅政策,抑制浪費和不合理消費。為建筑“四節一環保”新體制的建立,特別是監管約束機制的建立創造物質和技術條件。同時,各有關方面還要積極參與建筑節約資源技術政策的研究和相關標準規范的制修訂工作,使建筑落實“四節一環保”工作的依據更加科學合理。這里我再多講一句,剛才我提到人才資源是振興事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結合工程建設實際,在一個工程項目總造價中,人工費大約占35%左右。所以,我們除了認真貫徹執行“四節一環保”之外,還應該節約“人才”這個資源,在確保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降低人工費用。
第二,要加快培育建筑“四節一環保”的服務體系。我們行業協會就是要協助有關部門推動一些有基礎和條件的企業和科研單位,轉換機制,創新模式,拓寬領域,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尤其在用能、用水、用材,耗能、耗水、耗材,節能、節水、節材效果的檢測、評估以及“四節一環保”工程驗收方面的服務都要加強。
第三,要努力提高建筑“四節一環保”的質量和效率。根據我國國情,我體會要抓住四個環節來推動這項工作。一是抓住建造環節。不僅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切實做到綠色施工,降低能源、材料、用水、土地的消耗量,減少排放,而且要確保新建的每一個建筑項目確實都能達到各類資源的節約標準規定的要求(舉中建八局在成都建設的銀泰中心的事例,略)。二是抓住運行環節。不僅要大力宣傳、普及節約知識,注重節約意識,而且要通過科學管理和應用可行的適用的先進技術,使運行處于最佳狀態,切實降低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的能源、用水等消耗。三是抓住可再生資源的應用技術開發和推廣這個環節。通過科學開發和有效推廣可再生應用的工藝技術和先進設備,盡量減少建筑對一次性能源、水源等資源的依賴。四是抓住既有建筑的節約資源的改造環節。尤其要針對性改造那些耗能高、耗水多的部位,以大力提升既有建筑的節約性能。
在這四個方面,我們都應該將其作為一種社會責任,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確保節能效果,把“四節一環保”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
最后,還是要強調我們大家要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成為自覺的行動,只有這樣,“四節一環保”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我認為,如何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這是超出了技術層面的一個更大的問題。在先進的建筑技術層面上,我看目前中國和世界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但不是太大。而如何讓這些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的技術落到實處,變成開發商甚至是消費者自愿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這既是一個龐大的課題,也是困擾技術研發單位和開發企業的一個難題。因為他們必須面對市場,否則研發開發的技術和產品就沒有市場,就處于無用戶之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號。(舉用智能控制的技術手段,達到節約集中空調使用能源的目的事例,略)
以上我講的三點看法,是自己的認識和體會,不一定準確,主要是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以引起大家在建設領域中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視,在這次會議期間做到認真聽取各位專家的講解和經驗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