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紀念我國建設工程質量的最高獎——魯班獎創立20周年。在此,我謹代表建設部,向榮獲2007年度魯班獎和多次榮獲魯班獎的企業表示熱烈的祝賀!
工程質量是工程建設的核心,是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題。工程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社會經濟的運行發展,直接關系到投資效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所以,工程質量問題不僅是一個建設問題,還是一個經濟問題、民生問題和政治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工程質量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必須堅持好字優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程建設既要“量”更要“質”,這是我們今后工作必須把握的重要原則。
下面,我講三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充分認清建設工程質量管理面臨的新形勢
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工程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國建筑業企業(不含勞務分包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8200多億元,同比增長22%;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0多億平方米,同比增長近17%;全國建筑業企業總收入16470多億元,同比增長26%;實現利潤總額34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7%。
隨著工程建設規模的擴大,工程質量管理的任務越來越重。近些年來,建設領域廣大干部職工特別是質量管理工作者,認真貫徹國家有關工程建設和質量管理的法律法規,辛勤工作,嚴格管理,使得建設工程質量管理工作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并取得了長足進步。一是相繼制定了《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得到了加強,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質量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二是廣泛借鑒國內外成功的工程實踐經驗和技術成果,制定和修訂了一大批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節能和環保等方面的標準規范,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質量技術保障體系。三是通過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宣傳培訓,工程建設參與各方的質量意識明顯增強,質量行為日趨規范。四是堅持科技創新,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得到廣泛應用,質量技術進步取得新進展。五是質量監督制度不斷豐富和完善,監督模式和方法不斷創新,監督執法檢查的力度進一步加強,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現階段工程質量管理還存在著明顯的問題與不足:一是部分參與工程建設的企業和個人的責任意識不高,質量責任落實不到位;二是建筑市場不規范,信用缺失、無序競爭、低價中標、任意縮短建設周期等現象仍然存在;三是重大工程質量技術風險未引起足夠重視,在管理上仍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四是村鎮建設工程質量監管體系尚未建立,缺少法規和監管隊伍等方面的必要支撐;五是工程項目已經向高、大、深、難轉移,而建設、管理、監督隊伍的總體素質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工程建設。
今年6月,溫家寶總理就當前建筑企業面臨的主要任務作了四項重要批示:一是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和效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二是廣泛應用節能環保技術,推進建筑業可持續發展;三是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提高企業經營水平和競爭能力;四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職工培訓,提高建筑隊伍整體素質。我們要深刻領會、全面貫徹溫家寶總理的重要批示,認真分析我國工程建設與管理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準確把握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全面提升我國建設工程質量水平。
二、探索創新,進一步提高工程質量管理的效能
一是總結經驗,探索完善政府質量監督機制。
質量監督是政府職能,是促使參與工程建設的各方落實質量責任,確保建設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政府成立質量監督機構實施工程質量監督已經23年了,在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要認真總結政府質量監督的歷史經驗,借鑒發達國家質量管理的先進理念和做法,進一步完善質量監督體制機制,實現“兩個轉變”,提高工程質量監管的有效性。
要從單純設計與施工質量監管,向全方位、全過程監管轉變。政府質量監督要整合資源、集中優勢,將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施工圖審查、工程檢測等建設工程參與各方全面納入質量監管范疇,實施全方位統一監管;要對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建設、竣工驗收直至工程結構合理使用年限,實施全過程監管。
要從“普通化管理”向“差別化管理”轉變。要抓住重點環節和薄弱環節,解決突出的問題。首先,根據不同企業的業績、信譽、工程質量保證能力等情況,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動態確定和區分重點與一般監管對象,實施不同程度的監管。其次,在工程類型上,要重點加強對大型公共建筑、橋梁、軌道交通和住宅工程質量等直接涉及到城市公共安全和群眾利益工程的監管。再次,在實體質量上,要突出對技術風險較大工程的監督。
二是加強基礎建設,完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
我國已步入法制社會,法律法規是我們的行動指南和工作準則,政府主管部門必須依法行政。要抓住修訂《建筑法》的有利時機,改進和完善施工圖審查、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質量檢測、竣工驗收備案、運營使用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制度。各地也要及時修訂和完善現行法規和制度,使之更加符合當前工程質量管理工作的實際,便于操作和執行,逐步消除工程質量管理的盲區和薄弱環節。
企業自律是保證工程質量的根本,是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的基礎。勘察、設計、施工企業要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積極貫徹執行《工程勘察企業質量管理規范》、《工程設計企業質量管理規范》和《工程建設施工企業質量管理規范》,全面落實質量責任。要按照要求建立內容完善、切實可行的質量保證體系,進一步細化和落實質量責任,真正形成企業質量管理的自律體系和機制。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工程質量水平的提升,離不開整個行業的自主創新。要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在提高和保證工程質量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推廣“四新”技術。一方面要努力學習、掌握、應用“四新”技術,另一方面還要及時制定和頒發適應“四新”技術的新標準、新規范,統一技術要求,明確質量目標,控制技術風險。要鼓勵和支持企業研究、開發先進適用的專有技術和工法,為提高工程建設水平和質量創造條件。
工程質量的好壞,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建設隊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工程質量和一流的質量管理。我們一方面要加強隊伍建設,完善各類注冊人員的教育培訓制度,特別是要加強對一線管理人員和農民工培訓,提高他們的質量意識和實際操作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引進人才,不斷充實工程質量監管隊伍,加強對現有質量監督隊伍培養教育,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
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注重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及社會中介組織,充分發揮他們在行業自律、培訓教育以及工程咨詢、工程質量保險、質量認證、質量仲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要加強對各類質量中介組織的監管,確保其質量責任的落實。
三、突出重點,進一步推進工程質量水平不斷提高
一是強化建筑節能質量監管。
節能減排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工程質量管理工作的一個重點。一是要提高認識,加強監督檢查,強化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和新頒布的《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落實。二是加強節能材料管理,查處劣質節能材料,確保使用材料的質量。三是按照建設部制定的《綠色施工導則》要求,積極推廣綠色施工,降低施工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保護環境。
二是強化大型公共建筑和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管。
大型公共建筑和基礎設施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象征。這些工程建設不僅投資規模大,而且往往集大空間、大跨度、深基坑于一身,設計、施工復雜,危險源眾多,高風險集聚。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設計方案優化,嚴格施工過程質量安全控制,最大限度消除危險源,降低工程風險。特別是地鐵工程建設,要認真研究和掌握地下工程建設的特點和規律,精心勘察,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確保建設工程質量安全。
三是強化住宅工程質量監管。
住宅工程質量直接涉及到老百姓的利益,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要大力推進住宅工程“一戶一驗”制度,組織科研、設計、施工、材料等方面力量聯合攻關,攻克質量通病,特別是影響住宅工程使用功能的屋面滲漏、墻面地面開裂等質量常見病、多發病。不斷研究、分析用戶對住宅工程質量的意見,適時改進住宅工程的設計和施工,認真解決質量投訴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四是強化建筑市場監管
完善、規范的建筑市場環境,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基礎。要繼續完善建筑市場監督體制機制,嚴格法定建設程序,深化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改革,加強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強化市場和現場的聯動管理。要重點加強市場準入清出和中標后違法分包、轉包等方面的監管,加強對中標后工程實施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違法分包和轉包等違規行為,營造誠信經營、忠實履約的市場環境。
同志們,我國大規模的工程建設仍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建設任務十分艱巨,確保工程質量意義深遠,責任重大。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努力開創建設工程質量工作的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