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25日,第三屆中國建設工程質量論壇暨200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頒獎大會在深圳隆重舉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郭允沖、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鄭一軍出席開幕式并講話。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人民政府代市長王榮致辭。中國建設監理協會會長張青林,部建筑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劉曉艷、標準定額司副司長田國民、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徐武建,廣東省建設廳廳長房慶方等領導出席。中國建筑業協會副會長徐義屏宣讀了魯班獎頒獎決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副司長王樹平宣讀了魯班獎獲獎單位通報,北京地鐵五號線、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二期、西北電力設計院C幢高層住宅樓等99項工程榮獲200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辦公樓新建工程等13項境外工程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境外工程)。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121家承建單位和214家參建單位受到表彰。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長呂銳鋒主持開幕式。 郭允沖副部長首先代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并指出,與論壇同時舉行200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頒獎儀式,是我國工程建設界的一件盛事。他對所有的獲獎單位表示祝賀,并向長期以來奮戰在建設工程質量工作戰線上、為我國工程質量事業作出貢獻的各級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建筑企業的同志們表示誠摯的問候。 他在講話中指出,工程質量是工程建設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項目的生命線。工程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大局,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確保建設工程質量,不僅是建設問題、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和民生問題,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目標的重要保證。 他強調,工程質量工作涉及多方責任主體和多個管理環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政府職能轉變的不斷深化,迫切要求加快制度和實踐創新,完善管理機制和技術體系,不斷提高工程質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夯實質量工作基礎。二是要健全責任追究制度,落實各方質量責任。三是要強化政府監督管理,提高質量監管水平。四是要狠抓企業質量管理,增強質量保證能力。 會上,郭允沖還就如何認真做好新形勢下重點領域工程質量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一要確保住宅工程質量。要高度重視保障性住房的質量管理,針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特點,調整充實監管力量,加大監督巡查力度,切實保證質量,真正把黨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切實維護群眾利益,維護社會穩定;二要確保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要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完善風險評估制度,落實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的專項方案論證制度,提高工程施工監控量測水平。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證地鐵工程質量安全;三要確保擴內需投資工程質量。對于深基坑、超高層、大空間結構等技術難度較大的重大工程和重點工程,要注重設計和施工方案論證,強化施工圖審查,加強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重點部位施工質量的監管,確保主體結構安全。 鄭一軍會長在講話中指出,“魯班獎”創立22年來,得到了全行業和社會的關心和支持,“魯班獎”已成為我國工程建設巨大成就的見證,是全行業不斷創造精品工程的生動展示。為使魯班獎評選更好地發揮引領和導向作用,鄭一軍提出三點意見:一是要進一步優化獲獎項目結構,更加傾向民生工程。把提高住宅、醫院、學校、基礎設施等民生工程的質量作為重中之重,提高這類工程的獲獎比例,使獲獎項目結構更加優化,使魯班獎評選更好地發揮導向作用;二是要擴大宣傳和加強交流,使創建精品工程的經驗成為全行業的共同財富。明年中國建筑業協會將選拔一些多次獲得魯班獎的企業組成報告團,到全國各地巡回介紹經驗,推廣他們實施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質量管理的經驗,大力推廣他們進行技術創新、積極地把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經驗,充分發揮評獎的作用。三是要以促進企業建立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為目標,切實提高魯班獎評選活動的實效。 王榮代市長在致辭中說,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建設工程質量工作,近年來在推進建設工程質量理念創新、建立健全建設工程質量責任體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后有一批建設工程獲得了魯班獎,成為全國建設工程中的精品杰作。 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對全面提升我國建設工程質量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對深圳加快建設國際化、現代化城市,也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第三屆工程質量論壇的主題是 “質量•民生•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周錫元、中國工程院院士容柏生分別以“質量和安全是建設工程永恒的主題”和“把好工程建設的設計質量關”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此外,還設有五個分論壇,分別圍繞城市軌道交通質量安全管理、建筑抗震技術與管理、結構安全性與耐久性、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住宅工程建設與質量過程控制等內容展開深入探討。其中,住宅工程建設與質量過程控制論壇由中國建筑業協會承辦。 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主管部門領導,各行業建設協會負責人,獲獎企業代表,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1000多人出席會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