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日,由中國建筑業協會主辦的紀念鄧小平同志關于建筑業和住宅問題重要談話3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原建設部副部長、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鄭一軍,原建設部秘書長譚克文等出席并講話;原建設部副部長楊慎發來書面紀念文章。來自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司和中國建筑業協會的相關領導、國有特大型企業的負責人和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共30多人參加座談會。會議由中國建筑業協會副會長徐義屏主持。
鄭一軍會長在講話中指出,1980年,中國走上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軌道,大規模經濟建設蓄勢待發。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借鑒發達國家建筑業發展經驗,從中國國情出發,提出建筑業是支柱產業,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領導對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性質和作用第一次做出科學的論斷,為我國建筑業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30年來,建筑業完成增加值14.56萬億元,實現稅金總額1.5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12萬億元;1979年,從事建筑業的鄉村勞動者僅334.7萬人,2009年則達到2800萬人,增加了8倍多;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1980年的3.6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28平方米。30年來的實踐證明,鄧小平同志對建筑業的論斷卓有遠見,是科學的、正確的,符合中國國情,有利于四個現代化建設,而且,今后還將會繼續推動建筑業的發展。
鄭一軍說,今天,重溫小平同志的談話,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建筑業在新時期如何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我們要進一步深入領會鄧小平同志談話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姜偉新同志關于發揮建筑業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作用的要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繼續發揮好建筑業的支柱產業作用。一是要著力調整產業內部結構,優化企業經營規模,提高產能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實現建筑業這個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向現代產業的轉變。二是要著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建立健全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提升行業管理水平,提高全行業素質,提高建筑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三是要按照中央和國家要求,把建筑業打造成低碳產業、綠色產業。四是要把質量視為生命,時刻堅持把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把建筑業建設成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誠信行業。
楊慎在紀念文章中強調,小平同志的談話高屋建瓴,體現了他對群眾住房問題的關切,也反映出他對建筑行業乃至整個經濟管理體制的深度思考。他把建筑業滯后的原因和未來前景,提升到理論高度和制度建設的高度,使人頓開茅塞。
譚克文、田世宇、楊嗣信、徐正忠等老同志懷著激動的心情回顧了當時傳達小平同志講話時的情景,一致認為沒有小平同志三十年前的重要講話,就不會有今天建筑業的快速發展。面對新的形勢,我們更要按照小平同志講話精神,正視和解決當前建筑業存在的問題,促進建筑業又好又快發展。
中國建筑業協會秘書長吳濤作了題為《充分發揮建筑業支柱產業作用 加快實現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專題發言。他通過客觀詳實的數據,從建筑業為國家創造財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解決人民住房問題、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緩解就業壓力、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提升社會防災救災能力等方面闡述了建筑業作為支柱產業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生產部門,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作的巨大貢獻。吳濤說,30年來的實踐證明,鄧小平同志關于“建筑業是可以賺錢的,是可以為國家增加收入、增加積累的一個重要產業部門”的論斷是非常正確和英明的。
中建總公司、北京建工集團等企業代表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國建筑科學院、清華大學等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參會代表紛紛表示,在新的歷史時期,將繼續深入理解鄧小平同志談話的時代內涵,弘揚鄧小平同志偉大戰略思想,與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要部署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最后,徐義屏說,大家深刻體會到鄧小平同志關于建筑業和住宅問題的談話高屋建瓴,遠見卓識,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談話。今天我們大家重溫鄧小平同志的談話,更感到任重道遠,決心在鄧小平同志談話精神指引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推進建筑業的各項改革,著力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