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7日,中建協秘書處及分支機構工作人員與行業內許多同志一起前往八寶山殯儀館,參加譚克文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含淚鞠躬送別。
譚克文同志因病于2011年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作為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領導,譚克文同志始終堅持以黨的事業為重,淡泊名利,一心為公,任勞任怨,為祖國建設事業貢獻了全部的智慧和畢生的力量。他始終關心和支持建筑業的改革和發展,在擔任我會副會長和顧問期間,對我會組織機構建設和主要業務工作給予了大力指導和幫助,為我會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濤同志特別撰寫專文《高山仰止,永為楷模》,沉痛悼念譚克文同志。 秘書處全體同志表示,一定要化悲痛為力量,奮發向上、努力工作,以優異的工作成績告慰老領導的在天之靈,為我國建設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高山仰止,永為楷模
——深切緬懷我的師長譚克文同志
文/中國建筑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吳濤
2011年1月3日,譚克文同志與世長辭,至今,我悲痛的淚水忍不住時時流了下來。就在元旦前夕,我還與他電話聯系,約定節后向他匯報新一年的工作。不料語音猶在,斯人已逝,怎不令人悲痛欲絕?
克文同志辭世,使中國建筑業失去了一位好領導,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事業失去了一位開拓者、推動者;中建協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失去了一位創始者、指導者;更使我永遠失去了一生中一位敬愛的領路人和恩師益友。
克文同志作為建設戰線上的一位高級領導干部,長期從事基本建設管理工作,他熱愛祖國的建設事業,具有高屋建瓴的從政水平,把握大局的領導藝術,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寬厚豁達、淡薄名利的品德風尚,令我終生仰慕,他的人格魅力,垂范業界。
克文同志走了,但他為我國建設事業付出的心血和作出的貢獻,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事業的創始人
克文同志對中國工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推廣應用,對工程項目管理事業的發展壯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80年代初期,國家把建筑業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克文同志先后任國家計委委員、施工管理局局長,建設部黨組成員、秘書長。他積極參與國家關于建筑業改革發展等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大力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為建筑業推行以項目法施工為突破口的企業內部配套改革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中國建筑業的輝煌和工程項目管理的創新發展,凝聚了他的心血與智慧。
1992年,中國建筑業協會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的前身——中國項目法施工研究會成立。當時克文同志兼任建設部辦公廳主任,十分重視這項工作,取得了部領導的支持,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他與張青林同志一道,為解決研究會辦公場所和設備等問題,走訪企業,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對辦好協會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指導意見和要求,幫助支持新成立的研究會順利地起步發展。
1994年,為了適應建筑業體制深入改革和項目管理國際化發展的需要,中國項目法施工研究會決定更名為中國建筑業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對此,業界一些同志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在這關鍵的時刻,克文同志立足大局,著眼行業發展,適時指出了這一轉變的重大意義,以高超的領導藝術,使大家統一了思想,他為項目法施工研究會向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平穩科學地轉變作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他的名字,當之無愧地載入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發展史和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創始人的史冊。
中國工程項目管理事業的推動者
克文同志始終重視和關心工程項目管理事業。不論是擔任政府職務、中國建筑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名譽會長、顧問等職務時,還是擔任中國監理協會會長期間,直至完全退休后,他仍然熱情地關注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事業,支持項目管理委員會工作,并為之貢獻了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打開《中國工程項目管理20年》的史冊,我們看到,20年來,他幾乎參與了中國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所有的重大活動。回憶起他溫文爾雅的神態,為我釋疑解難,給了我多少支持和幫助,濃濃友情,諄諄教導,歷歷在目,難以忘懷。記憶猶新的是他在1993年3月的一次講話。當時黨的十四大作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戰略部署。他作為中國建筑業主管部門的領導,大聲疾呼要研究基本建設戰線如何落實這一要求;提出在產權多樣化的新情況下如何實施業主負責制;提出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中要增加社會效益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提出如何深入貫徹項目經理責任制和項目成本核算制,通過完善企業內部配套改革,形成既有動力、又有約束;既有總體規劃,又有個體規劃;既有行政管理,又有以項目為核心的內部市場環境,解決好項目經理的責權利關系。這些觀點至今仍然極具現實意義。克文同志就是這樣高瞻遠矚,科學總結提升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的實踐經驗與理論成果,有力地推進我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事業的發展。
他擔任中國建筑業協會領導期間,為了加強海峽兩岸工程項目管理界的交流,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促成了“海峽兩岸營造業合作交流活動”的舉辦,在兩岸三地產生很大影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今已連續舉辦了17年。兩岸三地的同行,都會深深地緬懷他。
克文同志工作繁忙,但他十分重視工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的總結。他以勤于學習、見解獨到和較高的理論造詣的優勢,長期擔任《工程項目管理》(現為《工程項目管理與職業經理人》)雜志的主任委員、顧問等。克文同志就是這樣兢兢業業為了中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事業默默無聞地工作。
我投身工程項目管理事業的引路人
記得1988年5月的一天,克文同志與張青林同志來到北京城建一公司。當時,該公司正在力推剛剛興起的項目法施工試點,我正在企業負責這項工作。兩位領導同志站在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高度,闡述實行項目法施工的重大意義及其內涵,針對當時該公司困擾試點工作的思想障礙和體制、機制破舊立新的諸多難點,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之后,他多次親臨北京城建集團總公司,希望總公司領導給下屬單位城建一公司推行項目法施工給予更多的支持,保證了試點的成功。可以說從這一時期起,克文同志和青林同志也就成為我從一個企業管理干部,投入工程項目管理事業和行業管理的領路人。
緬懷克文師長的時候,我再次翻閱了1995年他為我編著的一本書所寫的序言。在《序言》中他說,“《工程項目管理探索與實踐》一書,是吳濤同志在北京城建一公司以及中國建筑業協會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工作期間,以自己親身參加施工企業推行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從管理體制、承包分配、人事制度、業務系統化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黨的建設等方面進行的理論探討和實踐經驗總結。”這讓我回憶起幾十年來, 無論我在企業,還是在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工作,直至2006年調任中國建筑業協會副秘書長期間,都得到他的鼓勵、教誨和培養,也不斷堅定了我投身中國建筑業和工程項目管理事業的決心和信心。如果說我工作取得了一點成績的話,離不開像克文師長這樣一大批優秀領導干部的關懷幫助,支持培養和言傳身教。此時此刻,我萬分地感謝他們。
克文師長平易近人,心系群眾,使我終生難忘的有這樣一件事。1998年,他到西安出席“海峽兩岸營造業交流活動”時,聽說我兄長身患重病,執意驅車100多公里前往農村探望,并拿出他的退休工資硬讓家人收下。每每憶起此事,我都情不自禁,熱淚盈眶。
回顧與克文師長交往的20多年來,最使我感動和受益的是他給我樹立了做人的榜樣。很多同志曾感慨地說,幾十年來,克文同志先后在原國家計委、建設部工作,為國家和部委領導同志,撰寫了大量講話和文章,參與了諸多重大政策的制定工作,但他從沒有以自己的名字出版發表過一本書、一篇文字。他這種淡泊名利,低調做人,一心為公,只求奉獻的精神,值得我永遠學習。他忠誠于黨的事業,堅持黨性原則,密切聯系群眾,嚴格要求自己;他品格高尚、清正廉潔,鞠躬盡瘁、任勞任怨,胸懷坦蕩、謙和待人,發揚民主、處事公道;他勤于思、敏于行、敢創新、善協調,他以很高的理論政策水平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展現了一個黨員領導干部應有的風范。
師長已逝,精神永存。克文恩師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