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業協會自1986年成立以來,在加強和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回顧總結多年來中國建筑業協會的工作實踐,吳濤認為,行業協會作為政府、企業、市場之間聯系的紐帶和橋梁,既是企業走向市場的向導,更是企業權益和社會經濟秩序的維護者。行業協會是市場經濟關系深化發展和社會管理及其分工在市場領域細化的必然產物。整個社會管理依據管理目標所涉及的利益關系分為3個層次:公共管理、行業管理和企業管理,其服務主體分別為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由此,吳濤將行業協會定位為政府和企業之外的“第三種社會管理力量”,認為它在社會管理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并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行業協會之于政府:靠得住的參謀助手
吳濤認為,行業協會與政府關系定位決定著行業協會與政府在社會管理職能上的適度分工。但目前的情況是,不少行業協會,由于能力有限、管理水平低,難以承擔政府的授權和委托,增加了政府職能轉變的困難,也使得個別行業協會由于受計劃經濟思想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依附性較強的“二政府”,不能承擔起應有的社會分工責任。吳濤說,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從政府的職能轉移和“授權”到行業協會“社會化”、“民間化”的自律管理,應是行業協會發展的必然方向與結果。行業協會必須找準與政府宏觀經濟工作布局相適應的結合點和服務工作重點,建立起政府與行業協會之間的新型授權購買服務關系,促進和實現政府回歸社會公共利益整體代表的定位以及行業協會緊密結合宗旨搞好主流業務的定位。他還特別提到,隨著我國加入WTO后國際貿易的復雜性,行業協會還將成為解決對外貿易爭端和保護國內市場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因為國際慣例以及政府官員直接出面的“諸多不便”,市場和國際化進程的推進迫切需要在某些貿易活動中不得不把行業協會推向前臺,使行業協會等民間組織的發展動力明顯增強。國外行業協會的經驗表明,在國際商務活動中行業協會實際上執行并替代了政府不便行使的一些職能,以特殊的市場功能保護本國的經濟利益,充分體現了行業協會超越企業和政府的協調優勢。
秉承著此種理念,中國建筑業協會一直將打造讓政府靠得住的參謀助手作為重要職責,如協助政府主管部門研究制定和實施行業發展規劃及有關法規,推進行業管理,協調執行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全行業的整體素質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經政府主管部門授權或委托,參與或組織制訂標準規范,組織實施行業統計、信用評價、資質及職業資格審核、達標評估等工作;發布同境外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同業民間社團組織的友好往來,組織開展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等。吳濤介紹,近年來,中國建筑業協會先后通過調研向政府主管部門提交了《關于實行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后,加強項目經理職業化建設的建議》、《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就位有關問題的報告》、《關于做好不同資質企業市場劃分的專題報告》、《關于在“十二五”規劃中加強建筑業產業地位和作用的建議》等具有很高參考價值的報告,受到了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分別在制訂相關的政策文件中予以采納。
行業協會之于企業:信得過的良師益友
吳濤將行業協會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比喻成密不可分的魚與水的關系,要求行業協會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幫企業之所需,以優質高效的服務質量增強協會的親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改變某些協會存在的“覆蓋面小”、“代表性差”的缺陷。
吳濤說,行業協會為企業服務,主要體現在反映訴求、維護權益和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方面。多年來,中國建筑業協會在深入務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及時準確地反映企業訴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3年,他們將繼續圍繞企業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和反映訴求工作,充分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據吳濤介紹,今年中國建筑業協會主要將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工作:高質量地完成建筑業企業各類保證金研究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兩大專題調研,力爭在為企業減負和提高利潤率方面得到政策支持;開展拓寬項目經理任用范圍的調查研究,擬向建設主管部門提出建議,將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造價師等具備較高專業素質并符合一定條件的建設類執業資格管理人才納入項目經理任用范圍;會同13家行業協會制定出臺《關于建筑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在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中開展評價試點工作,及時總結、逐步推廣,推動建筑業企業提高社會責任意識,積極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有針對性地對企業管理人員、項目管理人員、勞務作業人員三類人員開展培訓工作,探索建立由行業協會指導組織實施的統一教材、統一師資、統一管理、統一發證的行業自律管理的培訓體系。其中,吳濤認為,組織培訓一線操作工人,提高其技能水平,是強化三類人員培訓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國建筑業協會將以9個縣的勞務扶貧為契機推進勞務作業人員的素質教育和業務培訓。
行業協會之于自身:有為才有位
吳濤說,行業協會能否真正成為社會的“第三種管理力量”,重點要靠協會自身的自律、自立和自強,要靠努力拼搏、開拓創新、積極工作來實現和拓展。他認為,中國建筑業協會近年來之所以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力,主要得益于他們自始至終都堅持著“有為才有位”的工作方針,把創新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作為工作常態。
在組織推進協會整體工作的過程中,作為行業協會的日常辦事機構,協會秘書處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加強秘書處自身建設,健全完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顯得尤為重要。中國建筑業協會通過競聘上崗、分級考核、量化測評、綜合評定,按照年、季、月度計劃,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和目標管理,從而打造和實現“四型”和“5A”社團;依靠企業這個主體開展活動,做到管理職能行業化、重要崗位專業化、管理程序法制化、管理方法現代化。
吳濤說,中國建筑業協會一直力爭成為“政府靠得住、企業信得過、行業有權威、國內外有積極影響”的社團組織,期望打造好一支重要的“第三種社會管理力量”,為深化建筑業改革、推進建筑業健康發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對于行業協會未來的發展,吳濤建議國家要立法,對當前定位的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基本職能,應從法律地位上予以明確,以更好地促進行業協會規范運作,充分發揮作用。對目前提出的“一業多會”,吳濤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從發展的趨勢看,“一業多會”可能是方向,但在當前市場經濟還沒有完全成熟和有關社團法規還不夠健全的情況下,這一做法可能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中國建筑業有若干個帶中字頭的協會,如果需要在國際上為企業維權,究竟哪個協會能夠代表?再比如,對企業或個人的社會評價,業內協會間的評價結果不同,社會和行業及企業究竟相信誰,認可誰?這樣可能由過去的“政出多門”變為“會出多門,無形中將給企業增加更多的負擔,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一業多會”必須明確是一個行業內的若干個專業協會還是同類協會,這一問題需要認真研究。
